有句俗话说“冬补三九,夏补三伏”,到底是为什么呢?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是大自然的规律。今天我们来看看“冬补三九,夏补三伏”蕴含的养生意义。
“夏补三伏”有三法
祖国医学有“补在三伏”之说。所谓“三伏”,是指7月下旬,气候渐热属初伏,8月上旬为中伏,8月中旬为末伏,气温最高,三者统称“三伏”。伏天昼长夜短,汗多易虚。精力损耗大,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。此时进补比较容易吸收,可以防止虚衰。这也是运用了冬病夏治的方法。所以也有“虚为夏病之本”之说。因此,在夏季适量进补,有调补正气、改善体质的作用。
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、湿度最大的季节,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:暑邪极易耗气伤津,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。根据中医“虚则补之”的原则,适当合理的“三伏进补”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,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、对症补益。
“三伏”之际,人体气血趋向体表,形成了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。根据“虚则补之”的原则,只有用“补法”才能调整机体功能。对于阴虚者,天热易耗伤阴津,此时补阴,犹如久旱遇甘霖,不会“火上加油”。对阴阳两虚者,暑热越盛,阳气越伤,此时进补,恰似雪中送炭,也不会“虚不受补”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补?所谓“补法”,并非是单纯地进食美味佳肴或吃补药,而是综合调摄。补的方法多种多样,主要有神补、食补、药补、精补等。而
夏补首选就是冬虫夏草,为什么呢?中国冬虫夏草网带您继续往下了解:
夏天吃虫草,冬天不生病
一般人总以为秋冬时节是进补的最佳季节,殊不知夏季进补对有些人来说比秋冬进补更加重要。“冬病夏治”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,根据《素问》中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,许多好发于冬季的疾病,如果在夏季进行调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及高血压、肾阳虚等在冬季的发病率都非常高,如果利用夏季气温高,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,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趁其发作缓解之机,辩证施治,适当地内服一些针对性强的方药,就使这些宿疾就能得到有效的改善。
冬虫夏草是中药当中唯一具有“阴阳双补”特性的名贵中药,“它得阴阳二气而生”,“冬天为地下之虫,夏天为地上之草”,它含有独特的药用成分:虫草多糖、虫草酸、虫草素等,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、改善肝、肾、肺功能及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都具有独特的作用。它药性平和,既可滋阴,又可养阳,夏季服用不但不会燥热上火,同时还能有效地调节阴阳平衡,改善体质虚弱,根据其药性特点,倘能在夏季坚持服用,对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及高血压、肾阳虚、前列腺炎等冬季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会有明显改善。
点击进入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专题:http://www.verygrass.com/jicaozt183.html